福建省某縣經濟開發區工業園主要以印染企業為主,這些印染企業的廢水和企業的生活污水統一排入工業園污水處理廠集中進行處理。由于印染廢水中含有大量染料、漿料、表面活性劑、堿劑等復雜成分,具有色度大、有機物濃度高、堿性強、水質水量變化大等特點〔1〕,采用一般的物理、化學、生物法去除效果并不理想,故我們根據印染廢水特點,結合多年印染廢水設計經驗,提出采用水解酸化—接觸氧化—曝氣生物濾池工藝處理該工業園廢水,使得出水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中一級標準的B 標準。
1 污水的水質水量和排放標準
該工業園廢水總規模為10 000 t/d,其中印染廢水約7 000 t/d,生活污水約3 000 t/d。其水質見表 1,其中綜合進水水質為兩者進水濃度乘以權重系數。廢水處理后要求出水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 中一級標準的B 標準。
2 廢水處理工藝 2.1 工藝流程
由于工業園污水處理廠由印染廢水和生活污水組成,兩者的前處理有所不同,故筆者設計將兩者的前處理分開設計,最后再匯集到水解酸化池進行處理,工藝流程見圖 1 所示。
圖 1 廢水處理工藝流程
2.2 處理工藝說明及主要設計參數
(1)調節池。主要功能為均化水質、水量,降低水溫,保障后續生化處理單元正常運行,減少處理沖擊負荷。印染廢水的降溫調節池與生活污水調節池合建成一座,分兩格,其中印染廢水降溫調節池設置冷卻塔和加酸裝置,使得廢水降至40 ℃以下, pH調節至9 以下。采用半地下式砼結構,有效容積 4 689.9 m3,HRT=11.3 h,池凈尺寸為38.6 m×27.0 m× 5.0 m。(2)水解酸化池。在缺氧條件下,利用水解菌群的生化作用,進行水解酸化反應,將不溶性的有機物水解為溶解性物質,并將難降解的大分子物質轉化為易降解的小分子物質,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
〔2〕。水解酸化池采用地上式砼結構,有效容積3 250 m3, HRT=7.8 h,池凈尺寸為48.3 m×13.5 m×5.5 m。水解酸化池內部安裝比表面積大、微生物掛膜快的組合填料,使得污泥與廢水充分接觸,提高處理效率。
(3)接觸氧化池。利用好氧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作用將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分解,達到污水凈化目的。接觸氧化法采用地上式砼結構,填料區有效容積 6 399 m3,HRT=15.2 h,氣水比為15∶1。接觸氧化池凈尺寸為48.3 m×28.0 m×5.5 m。池內同樣安裝組合填料,具備了較高的抗沖擊能力,采用氧利用率高、防堵塞的微孔曝氣頭供氣,為好氧微生物的新陳代謝提供足夠的氧氣,同時攪拌污水,使污水與好氧微生物充分接觸并沖擊老化的生物膜,保證生物膜的活性。
(4)二沉池。對接觸氧化池混合液進行泥水分離,出水進入曝氣生物濾池,污泥一部分回流至水解酸化池,另一部分進入儲泥池后脫水處理。表面負荷為0.82 m3/(m2·h),由2 座D=18 m 的池體組成。采用周進周出進水的方式。
(5)曝氣生物濾池。該流程采用的深度處理系統為曝氣生物濾池工藝。由于該類廢水的處理難度較大,為確保出水達標及取得更佳的出水效果,接觸氧化池出水經沉淀后再經深度處理,以強化有機污染物的去除。通過高效的曝氣生物濾池進行處理,去除 CODCr 和過濾脫除懸浮物,達到高質量的出水要求〔3〕。曝氣生物濾池有效容積1 508 m3,停留時間為 3.6 h,由8個尺寸為7 m×7 m×5 m 的池體組成。
3 實際運行效果和分析 3.1 運行情況
廢水處理設施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系統運轉情況良好,設備運轉正常,處理后的水質指標見表 2。